6月7日上午,“2023-2024石材流行趋势发布”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1厅举办。本项目由厦门国际石材展、北京戴昆建筑空间和英良集团联合主办,旨在依托长期、扎实的数据调研和跨领域深耕的专业洞察,从行业意见领袖的视角出发,预见趋势、研判未来,为从业者拓宽发展思路的同时,促进设计和石材双领域深度交流合作。

首届论坛分享嘉宾由项目联合发起人,创基金轮值理事长、居其美业创始人戴昆,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会长、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共同担任,特邀主持INTERNI设计时代中国区市场总监贺洁。



分享嘉宾:戴昆

创基金轮值理事长、居其美业创始人

 戴昆分享精彩回放

01

趋势分析是什么?

结合宏观视角和跨界思维的商业分析

“流行趋势”在很多年以来,都被大家当作玄学来看待,其实,它既不是揣测,也不是臆想,而是宏观视角下对目标客群的商业分析。

如今学界有这样一种动向:很多企业高管研修设计课程,因为他们需要用突破性的思维去解决商业中的问题。而设计思维,正是这样一种考虑问题的方法。戴昆老师认为,“设计师的思考和概念,可以通过设计手法赋予产品极强的生命力,从而达成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体验。所有的消费,在未来都将促进一种高级的体验。

02

对石材的认知:

永不落伍的材质特性和变化中的市场

石材的应用发展史和人类进化史息息相关。从最开始作为庇护场所、记录生活和推崇信仰的工具,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建筑、家居、艺术、饰品等多重领域,石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材料,其文化和时尚内涵正成为新热。

石材极强的百变性和适应性,使其成为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,它要如何持之以恒地在新时代赛道上发展?戴昆老师表示,“石材市场每隔3-5年都有一次流行的更替,而主导流行更替的往往不是石材企业,而是市场和消费者。因此,迎合未来消费趋势是必然选择。

新时代的背景下,一些不可思议的消费变革正在发生。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,带来认知和审美的升级,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空间体验背后的情感和文化联结。“高品质、多元化、年轻化、文化性”正成为新的流行趋势。


03

石材x设计趋势解读:

角色定位下的审美倾向和未来发展可能

对未来消费市场的分析,应该着眼于当下及未来有消费能力的这部分人群。角色定位代表着一种社会化认同,从而导向审美和消费偏好。所以石材产品除了满足日常通途、感官需求、艺术工作等,还应该与目标人群的角色定位相匹配。在专题讲座中,戴昆老师重点解读了年轻人市场中四种审美偏好下的石材设计趋势。

节制型:简约,只是“看上去”简单


“抽象简约”的审美风格崇尚“少而精”,追求“淡淡的有趣”。在素雅的色彩基础上,对图案或肌理的细节极为考究。建筑与雕塑的美学深受这部分人的喜爱,他们的审美带来设计手法上的变更,而设计手法的变更带来材料规格上的变更。纯粹的材料,配合新的加工手法,往往最能打动他们的心。

伊甸型:一面甜美柔和,一面自然野性


“柔和韵律”的审美偏好导向两种设计风格。一类甜美柔和,这类人群更希望通过关注自我来寻求安全感,他们渴求的治愈型空间通过柔软的形体、马卡龙式的配色和不同光影材质的搭配组合,构成乌托邦式的甜美幻境。

另一类是淳朴有机的,从粗糙的材料中感受自然的韵律,在天然的瑕疵里体味历史的恒久。今天新的加工工艺,可以让粗糙和精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让大的台面和小的器具结合在一起,让一个看上去非常原始的东西,同时具有高精度的一面。

浮华型:复古意向+全新表达=文艺赋新


在高速发展的时代,很多人怀念上个世纪初的优雅生活,因而有了“文艺赋新”这种审美风格——更夸张的石材、更夸张的造型,以更精致的加工手法来呈现。拥有超级纹路的奢石,结合金属、灯光来营造豪华感;通过塑造东方意境,传达典雅之美;几何色块的大面积使用或马赛克拼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;所谓“复古未来”,就是指追寻视觉上丰满的复古意向,却以新的加工和结构来表达。各种艺术创作的形式,都有对应的石材的使用形式。

幻象型:数字审美不再是虚拟概念


新世代人类的生活脱离不开电子产品,对他们而言,“科技个性”的数字审美真实存在——把虚拟世界极致的空间体验带到现实中,结合影像技术、模型建立、数字化的加工方法,更前卫、科学地呈现石材。比如,搭配不同质感的灯光、更精确的五金配件、艺术化的各种造型。石材的新运用在新人类对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的不断探索中诞生。

石材加工、安装新手法的不断涌现,结合现代人对环保、个性、文化和科技的追求,使石材的表达方式也不断革新。在未来,设计师应该有更多大胆表达和独特创意。戴昆老师在讲座中强调,“我们总是会自我制约、设限,认为石材应该像瓷砖一样去贴面,而忽略了石材的本质,它是拿来垒的。当石材以它自己最自然的、最质朴的方式出现的时候,那个冲击力和魅力无与伦比。未来产品的研发、包括所有的空间场景,都应该对应材质本身,将材料的体验发挥到极致。不论是暖色还是冷色石材,包括石材马赛克,甚至小首饰、家居产品、石材周边、石材小荒料,都应该被纳入到石材的使用和设计体系中。它们都可以通过巧妙使用,达成一些非常有趣的场景。”



分享嘉宾:刘良

全国工商联石材业商会会长、英良集团董事长

 刘良分享精彩回放

三年疫情结束之后,双循环开启,发展经济成为政府的主要任务,各地保交房、保交楼政策下,地产有望复苏。国际形势复杂,产业链重构。疫情之后,石材人去向何方?

基于英良集团和厦门大学EDP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及2022年石材产业趋势发展数据报告,刘良董事长对石材产业的未来做出方向性判断。他认为,石材全产业链在过去主张“QFC”的发展模式,即矿山资源、加工制造、渠道销售,如今又新增了跨界融合的板块


01

矿山 | 资源

境内外产业动态和未来品种预测

国矿崛起:大理石市场份额提高 


近些年国矿崛起,大理石老矿依旧抢眼,幻影灰、云多拉灰、雅安东方白、爱马仕灰、贵州木纹、熊猫白、冷翡翠、古木纹一直在市场畅销。大理石新品大量出现,如海贝花、熊猫灰、国产鱼肚灰等新品种都出现在今年的厦门展上。疫情之前,进口大理石占有60-70%的市场。三年疫情,国外资源操作周期变长,风险变高,国内资源开始抢占市场,如今稳占半壁江山

● 大理石老矿依旧抢眼

● 大理石新品大量出现


国矿崛起:花岗岩市场有望攀升


中国石材产业集聚区主要分为三个类型,一是如水头、云浮这样传统集中的批发市场,二是麻城、蛟河、岑溪这类临矿产业区,三是北京、上海等接近消费终端的临消产业区。近些年,位于麻城、蛟河、岑溪的花岗岩临矿产业区发展成熟,更具规模,具有重大意义。位于山东莱州、汶上、泗水、湖北随州、新疆、内蒙古等地的花岗岩传统矿区开始觉醒,将发展目光重新投向石材产业。伴随花岗岩新矿权的开放,更多矿山和国有资本进入市场。

国外资源卷土重来


国外资源卷土重来,进口大理石品种依然占据市场主流;进口石灰石将一直被市场追捧;进口石英石(奢石)在疫情期间经历了由萌发到趋热到混战的过程,未来将进入平静期;由于运力趋于稳定,成本和风险的降低,进口花岗岩市场将保持增长。

流行品种/品类发布


石材流行品种和戴昆老师讲座中的审美倾向高度契合。对流行色的预测:黑白两色依旧经典;绿色依旧流行;灰色会进入冷静期;而红色将重新“当红”。在品类方面,莱姆石热度不减,持续升温,而石英石将进入冷静期

02

加工 | 制造

产品、生产和交易数字化

过去三年里,刘董高度参与了石材产业数字化的进程。他表示,数字化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。产品数字化即选材云尚处于普及阶段,完成占比仅达20%。在水头,每年有几亿平米的板材,设计和销售数字化大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。生产数字化即制造云目前处于发力阶段,“所见即所得”的智能桥切技术覆盖厂家不超过20家。交易数字化即交付云是所有石材人的梦想,然而目前只有抖音的线上平台小有成效,科学完善的数字化交付系统尚未建立。

03

渠道 | 获客

链接工装、家装、设计和艺术

如何提高石材销路?渠道开拓是关键。刘董认为,石材产业的获客渠道可分为四个方向:工装、家装、设计和艺术。

 To B工装市场:竞争激烈


To B工装市场回暖复苏,但持续稳定发展,尚需时日。付款条件、资金实力和智能化交付能力是企业在To B红海市场竞争的最核心要点。

To C家装市场:一片蓝海


石材人如果想进入To C的蓝海市场,分到“六千亿”蛋糕,必须尽快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获客、交付、服务和品牌模式。很多石材企业已经在C端获客模式方面实现线下到线上的突破,例如近年很多网红的出现带动了石材热。从流通品牌到消费品牌的转变,是石材企业在未来的必经之路,只有让消费者认识品牌,建立品牌忠诚度,石材人才能真正占据消费市场。

To D石材x设计:重要模式


To D设计师渠道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,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和落地模式。刘董认为,石材人应当“把设计请进来,让设计留下来,跟设计发生更多的关系”。唯有设计师,才能让石材以更多元的应用形式走进千家万户。

To A石材艺术化:方兴未艾


To A石材艺术化在未来潜力无限。石材本身的开采和加工成本可能是有限的,但艺术无价,石材艺术化是感动客户、认可石材价值的重要方式。

04

跨界融合

石材人必须破圈;产业地位、责任和未来

在跨界破圈的话题上,刘董表示,“石材人能做的事,已经远远超越石材本身。我们必须走出去,和不同圈子碰撞融合。”设计是石材最高效手段之一,通过设计的演绎和传达,石材可以打开通往家装市场的快捷通道。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,同样可以为石材的传播、科学应用及可持续发展赋能。而工业旅游不仅能拉客创收,更为重要的是,可以让产业走向消费终端。最后会展,依然是促进石材产业上下融合、更深更精发展的重要平台。

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审视产业,刘董指出,“产业没有高端低端之分,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分,因此,石材产业升级迫在眉睫。”谈到产业责任和未来发展,他认为,“石材产业的规范化亟待进行。环保、双碳、绿色发展是石材产业未来的新课题。

01

关于石材x设计的沟通协作

 嘉宾对话精彩回放

戴昆:石材人和设计师应该加深相互间的信任,建立长期、高效的沟通渠道是关键。花时间把设计师培养成石材专家不合理,而教会设计师如何和专业石材人对接沟通是更好的选择。由设计方给出石材的颜色需求、应用场景、风险可能、特性要求和价格区间,石材厂家和各位供商共同解决专业细节问题,提供具体可行的材料建议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。

刘良:我特别赞同戴昆老师的看法。这也是石材产业面临的比较尴尬的问题,特别希望和设计师建立关系,但是苦于没有服务渠道。橱柜行业所有的供应商都是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。设计师只需要提出颜色、要求、场地,其它部分由供应商解决。再像家具、灯具行业这类比石材发展早的行业,他们也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服务于设计师的体系。在此我想向各位石材品牌提问,我们能不能共同建立这样一套服务于设计师的体系?

戴昆:是的,做生意,效率就是效益。由石材人帮助设计师组价、平衡预算、给出专业建议,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精力,让双方都受益。此外,石材行业很多人都有一种工厂思维,专注于研发技术先进、难度高、不可复制的产品,但往往在提高成本的同时,脱离社会需要。新技术带来新的加工能力,如何使用这种能力,需要设计师和市场共同做判断。石材和设计的交互应该是一种视角探索,共同运用新技术发现新审美。

刘良:我们石材人常常闭门造车,白费力气。因此需要从设计师这里获取有用的意见,他们可以从设计、应用、美学角度提供指导。无论是像戴昆老师这样的设计大咖,还是设计院里还在学习的设计新锐,都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路。我们真应该多听听,虚心接纳。


02

石材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影响

 嘉宾对话精彩回放

刘良:产业有先进和落后之分,而产业升级是生存的手段,如何实现?拥抱科技、数字化和专业的产品体系。只有完成产品、加工数字化,才能实现交易数字化,开上工业互联网的高速。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,今天的很多工厂在进行深度的数字化进程,细到一个立体仓、一条自动打标生产线和自动发货系统,还有MES系统,以及未来ERP系统的覆盖应用。

戴昆:我认为,先进系统、智能管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企业。现在逢设计公司必说,我们是全BIM系统设计,但这要看你具体做什么。如果设计一个机场或公交场站,那么复杂的管路系统完全要和结构匹配,费脑力,也易出错,这时适合运用人工智能。但如果是设计展厅展位,它的结构非常简单,人力已经完全够用。所以未来科技化、数字化是大势所趋,方向是方向,但是路要慢慢走。

刘良:我赞同这个观点,其实很多工厂在做数字化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成本,效率提升,却没有收获订单,最后黯然离场。石材数字化是未来趋势,但是具体做不做、什么时候做需要视企业的规模和能力而定。

03

石材的可持续性和面临的挑战

 嘉宾对话精彩回放

刘良:第一,是天然石市场的可持续性,这条路任重道远。我投入了很多成本来做博物馆,就是希望告诉设计师和用户石材与工业化产品的区别,让终端消费者意识到天然石材的价值和好处,这种引导和教育在中国尤为必要。第二,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。石材是不是绿色的?低碳的?能做到环保的?这是每个石材人的行业责任。普通建材的万元产值能耗是4吨标准煤,而石材只是0.4吨标准煤。其实天然石产品的生产只是一个形变的过程,由大变小,由大片变小片。

戴昆:我想,我们可以只谈“持续”。三年的疫情确实不易,而“持续”就是关键。全社会都在消费降级,当下环境并不存在简单解。设计是永续行业,现在环境不好,但坚持做下去,总会好起来的。石材也一样。大环境总有一个涨落起伏的周期,我们每个人都要伴随这种周期。重要的是,认真做可以持续的事情,让自己活得久一点。

04

趋势分析对产业的影响

 嘉宾对话精彩回放

戴昆:一直以来石材都是材料属性、销售属性而不是品牌属性,这是非常致命的,未来的行业走向一定是品牌的方向。品牌的定位务必精准,锁定细分市场,建立目标人群的信任度和忠诚度。我们所做的趋势分析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判断的视野:自己适合做什么?目标客户在哪个区间?一旦品牌诞生,就会带来附加值。

刘良:为什么做产业趋势报告?原因很简单,经常有很多人问我:我们做哪个品种好?是做矿山?销售?还是加工?面对这么多问题,我认为石材人总得有一个产业链的整体方向,梳理出一套自己的理论。对于这场报告,大家应该各取所需,量力而行。无论是设计趋势还是产业趋势,对石材人来说都非常受用。


▼▼▼

论坛现场,两位分享嘉宾精准而深刻地分析了石材产业和设计的发展趋势,为石材x设计提供了更多链接未来的可能。下一年度,我们诚挚邀请更多行业人士、产业版块加入对趋势的探讨,共享石界新生态!